今天 (2013.08.25) 懷恩堂的禮拜,證道時談到一段話:基督徒應該別用「得勝」與「失敗」,該改用「順服」與「悖逆」。
同樣以「行神所喜悅的道」為基準,得勝若代表是神所喜悅的,失敗則代表神所不喜悅之事。
許多基督徒常把「得勝」掛在嘴邊,軟弱的時候用失敗、跌倒來表達。其實就定義來說,的確已經構成「卸責」。應該用「順服」神所喜悅的道,得勝只是結果,順服卻代表了人的「選擇」;反之,「悖逆」也表達出,是人自身的軟弱,而選擇了不符合神的路,失敗或跌倒只是結果。
字面上的定義或許有些人認為不重要。但是,我們要研究神的道理,就必須客觀、系統化,不該僅用「感動」、「聖靈充滿」就要含糊帶過道理本身的探究,否則基督徒所傳的福音,只能觸及感性的、甚至於是激情的人。畢竟感動是主觀的,同樣一個事物,每個人的感動程度不同,唯有用統一的標準:道理,去觸動不同人的內心,讓同樣的一個種子,在不同人的心理發酵,才能夠去完成每個人個別不同的感動,達到同樣認識神的目的。
基督徒本身也許已慣用「得勝」、「聖靈充滿」之類的字眼,這也算是「圈內人」的「行話」,但是對圈外人來說,這是何等的抽象,沒有辦法想像或連結的經驗。所以如果是「圈內人」彼此用共識,自然是不用贅述,但是如果有慕道友或是非基督徒在場,我們該做的是「前情提要」。「為什麼這麼做。」對沒有相同經驗的夥伴是很重要的,也是一種安全感。總不好讓別人覺得「信教的都肖肖」吧!
就像數學的定理,我們是從公式如何推導學起,然後直接用之解題。久而久之,我們習慣這樣做,真的當初背後的意義為何?我們可能要回憶一下,甚至未必想得起來。如果我們在做「靈性的操練」都能習慣那公式推導的邏輯與過程,這某種程度也算是在提醒我們「莫忘初衷」,別成為「行禮如儀」的法利賽人…
基督的小兵黃瑞奇 2013.08.2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